新闻中心

中国生命科学的“穿心咒”终于破了!

发布日期: 2025-03-25 12:54:04 来源:贝博BB平台app免费下载

  影片中,哪吒中了穿心咒,又被关进炼丹炉,即将被炼化的关键时刻,哪吒愤怒一吼,肉身重塑,完成重生,打破丹炉!

  中国生命科学领域,也恰好正在经历这个时刻。随着一纸《不可靠实体清单》如雷霆斩落,插在中国生命科学的穿心咒,终于破了!

  2月4日,商务部铁拳直击美国基因测序巨头Illumina七寸。违反正常的市场交易原则,中断与中国企业的正常交易,对中国企业采取歧视性措施,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不可靠实体清单将对上述实体采取对应措施。

  Illumina在中国市场收获巨额利润,却并未与中国基因测序产业携手同行,甚至在某些核心问题上背道而驰。随着国产品牌强势崛起,Illumina数据安全隐忧持续发酵,其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

  2月6日最新财报显示,Illumina在华收入继续暴跌,2024年收入为3亿美元,同比下滑近20%。这已经是其在中国市场连续下滑的第3个年头,相比巅峰时期的5亿美元,如今已遭腰斩。

  2月10日,Illumina再发声明,因美纳欢迎、支持公平和健康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并相信竞争有利于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同时,公司反对任何限制竞争的行为。

  过去,面对Illumina的强势行径,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被迫咽下技术封锁的苦果,眼睁睁看着它在中国狂揽5亿美元暴利。但今天——被Illumina支配的旧时代,迎来终结。

  商业世界虽有竞争,但规则和底线不容践踏。Illumina埋下的雷,终在自己的脚下引爆。《不可靠实体清单》所引发的信心打击,对Illumina能够说是毁灭性的。Illumina在可靠、安全等方面的一系列担忧会持续存在,国产厂商群起而攻之,其世界的逐步消失成为不可逆转的局面。

  权力重构的轰鸣声中,回荡着一个时代裂变的回响。这是一个关乎技术、市场与国家战略的故事,它见证了一家跨国巨头的崛起与衰落,更记录了中国产业从蹒跚学步到强势翻盘的征程。

  成立于1998年的Illumina,是全球基因测序领域当之无愧的巨头。然而,过去几年确实动荡连连,并购早筛巨头无果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公司层面的变局更为棘手。

  一面,是海外管理层,从CEO到CTO再到CMO的全部换新;另一方面,是中国区团队的换血,中国区负责人一度空缺近半年,直到去年2月份才迎来空降负责人。

  Illumina的业绩表现,更凸显了其所面临的挑战。2024年,该公司全年营收为43.72亿美元,与上一年相比下滑了2.9%,这已经是其营收连续第二年出现下滑。不仅如此,2024年 Illumina亏损12.23亿美元,亏损状态已然持续三年,累计亏损总额已逼近70亿美元。

  从管理层动荡到业绩下滑,这位昔日的霸主内忧外患,在时代的转换中遭遇中年危机。其在中国市场的遭遇,充足表现了这一点。

  Illumina在中国市场陷入逆风,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如前文所述,其在国内的总收入已连续三年下滑,而近两年下滑速度高达约20%。

  这并非中国市场整体缩水,而是Illumina的话语权被不断削弱,市场占有率数据便是最好的证明。2020年,Illumina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59%,但到2024年前三季度,已降至 13.59%。

  一方面,以华大智造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强势崛起。国产品牌不仅在产品性能上追平甚至实现领先,在价格与服务方面也具备综合优势,逐步蚕食Illumina的市场占有率已成定局。

  另一方面,数据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Illumina。FDA、CISA曝光其多款设备存在高危安全漏洞,让基因数据安全成为隐患。这一问题,让部分对数据敏感的采购方,避开了Illumina。

  此外,政策对国产品牌的扶持力度也在加大。例如,2021年,多部委联合发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要求二代测序平台100%国产采购,使得国产品牌的攻势更为凶猛。

  在种种因素作用下,市场格局的重塑基本已进入不可逆阶段,Illumina在华业务逻辑出现重大转变。

  一是对于数据敏感性质的政府采购单,持续下降。2025年1月份,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开数据,超20台测序仪中标结果中,Illumina只中标了2台。

  二是商业用户纷纷转向国产。根据公开信息,世和基因、燃石医学、海普洛斯、思路迪、微远、予果生物、诺禾致源、欧易生物、美吉生物、联川生物、臻和科技等都已经转而与华大智造合作。

  这也在华大智造的市场占有率中得到了体现。2024年前三季度华大智造市场占有率已达55.05%,装机量持续创出新高。

  更致命的是,Illumina自己埋的雷爆了,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这也代表着,Illumina中国区业务继续缩水已成必然。

  Illumina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后,有实验室负责人称快,早该把这吸血鬼踢出去。

  《不可靠实体清单》是2019年商务部提出的,旨在应对国际经贸环境变化、保护本国企业合法权益和维护国家安全。

  过去几年,仅仅20余家企业被纳入该名单,均是踩了红线的企业,包括涉台或涉疆。此次Illumina被纳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未注明具体事由,不过从表述来看,问题想必不小:

  存在违反正常的市场交易原则,中断与中国企业的正常交易,对中国企业采取歧视性措施。

  简而言之,Illumina也踩了红线。尽享中国市场红利,却站在了产业甚至是国家安全的对立面,Illumina也必然遭到反噬。

  商务部表示,将依据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对上述实体采取对应措施。根据相关规定,Illumina或面临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从这些措施来看,Illumina在中国等于被宣布下线。由此所引发的信心危机,对Illumina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后续引发的蝴蝶效应不容小觑。

  一方面,政府采购单,大概率与Illumina无缘了。毕竟,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Illumina,过于敏感。

  另一方面,企业对于Illumina的合作也会更加谨慎。毕竟,与之合作的潜在影响可能是,合作项目被迫中断,影响项目进度和科研成果发布。

  更何况,国内机构和企业有其它选项。正如上文提及,华大智造等国产品牌,不管是服务能力还是产品性能,都已经处于跟得上,甚至更好的状态。

  我们也已看到,当前,国产品牌有能力、有意愿解决国内机构/企业的后顾之忧,例如领头羊华大智造不仅火速上线了置换补贴政策,更提供免费试用:

  华大智造将按照每个用户的置换机型与开机频率,提供适配的设备或试剂抵扣优惠,并提供免费试用和demo体验。

  既有相应的旧机器抵扣政策,又最大限度地考虑了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足以看出国产龙头攻城略地的底气与诚意。

  测序设备使用者也在揭竿而起,顺应国产替代大趋势。有业内的人表示,我们早已切换至华大智造,我们苦Illumina久矣,它在国内的衰落早就是大势所趋。

  很显然,曾经被Illumina牢牢掌控的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如今站在了变革的十字路口。一个由本土力量主导,更安全、高效、普惠的基因测序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Illumina的发展轨迹,就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中国生物科学技术领域在困境中突围,在挑战中前行的曲折历程,也让我们对未来发展的脉络愈发清晰。

  一直以来,突破卡脖子都是生物科学技术领域所有从业者奋斗的目标,这既是国家战略安全的考量,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须。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产业层面,会发现,国产替代的崛起绝不只是一句震撼人心的口号。

  曾经,Illumina犹如不可撼动的高山,凭借先发优势与技术壁垒,牢牢掌控着全球基因测序市场的话语权。面对Illumina等国际巨头,国内企业在商业合作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毫无议价能力,只能被迫接受不合理的条款与高昂的价格。那种被 卡脖子 的无奈与憋屈,让每一个从业者刻骨铭心。

  更进一步讲,他们的产品价格高昂,让许多科研、医疗机构望而却步,应用场景范围也被局限在少数高端领域,严重限制了创新。

  但也正是这种压迫,激起了国内企业的斗志。还记得被Illumina专利战逼到绝境的至暗时刻吗?华大智造硬刚三年,逼得美国法院判赔3.25亿美元。

  如今,国内企业的创新成果,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基因测序的成本,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应用场景,推动行业的发展。曾经天价测序项目,如今进入平价时代,成本的降低让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精准医疗的福利。比如,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医院,借助国产测序技术,实现了遗传性疾病的早期筛查,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这背后,不仅是国内企业商业层面的成功,更是对人民群众福祉的巨大贡献。它让基因测序技术从高高在上的 象牙塔,真正走向了普罗大众。

  而站在更高纬度,当我们从国家战略方面出发,会发现国内生物科学技术领域的蓬勃发展,更是大国博弈中至关重要的底气。

  此次对于Illumina的制裁,是中国在生物科学技术领域,对外企展开制裁的罕见案例。可以说,从华大智造凭借一已之力,突破Illumina包围圈、对抗美国的无端打压,我们终于迎来了中国生命科技领域的deepseek时刻。

  面对当下的时代和市场环境给予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期待中国创新力量的继续崛起,不单单是主导,更是重塑。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中国创新者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