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09-23 10:55:24 来源:新闻中心
新冠疫情属于偶发性事件,其维持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未来随着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新冠疫苗的普及,新冠相关市场有极大几率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记者 季媛媛 实习生郭之睿 上海报道 近日,上交所网站消息,翌圣生物科学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获受理。招股书显示,保荐人为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拟募集资金约11亿元,其中,8.32亿元用于翌圣生物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2.76亿元用于上海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翌圣生物是一家以蛋白质改造和酶进化技术为驱动,聚焦生命科学产业链上游核心原料,从事分子类、蛋白类和细胞类生物试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生物科学技术企业,通过打通分子酶、蛋白、抗体、核酸、细胞的技术开发路径,成为国内少数同时覆盖三大品类生物试剂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股权结构上,翌圣生物创始人、董事长黄卫华直接持有公司股份2,896.428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5.90%;通过上海圣沛间接控制公司8.49%股份对应的表决权,通过上海臻毅间接控制公司2.49%股份对应的表决权,通过上海潇赟间接控制公司1.19%股份对应的表决权,通过上海恩鲲间接控制公司1.19%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合计拥有并控制公司59.26%股份对应的表决权。
据方正证券数据,我国2020年IVD和生物制药市场规模分别为890亿元和3870亿元,2016年至2020年两大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94%和20.49%,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290亿人民币和5480亿人民币。在下游生物制药和IVD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驱动下,对应研究和产业化相关的生物试剂产业随之快速发展,行业整体处于持续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空间广阔。
从财务数据也可看出,翌圣生物所处的赛道“掘金”属性明显。据招股书数据,2019年-2021年期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786.25万元、18,628.60万元和32,156.22万元,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180.58万元、5,296.89万元和10,100.98万元,对应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5.43%、68.72%和75.75%。
不过,在招股书中,翌圣生物提示,新冠疫情暴发导致相关体外检测需求猛增,带动了国产生物试剂厂商收入的迅猛增长。然而新冠疫情属于偶发性事件,其持续时间存在不确定性,未来随着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新冠疫苗的普及,新冠相关市场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翌圣生物的六大核心技术平台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六大核心技术平台以基因工程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技术、生物化学分析技术为基础,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交互验证、改进、优化,提升了公司研发工作的效率和成功率,打通了分子酶、蛋白、抗体、核酸、细胞的技术开发路径,是国内少数能够同时覆盖分子类、蛋白类和细胞类生物试剂研发和生产的生物科技公司。
具体看来,公司凭借在蛋白质改造和酶进化方面的技术优势和深耕生物试剂行业多年积累的经验,构建了种类丰富的产品线。公司研发和生产的生物试剂超过1,500种,其中分子类生物试剂超过850种、蛋白类生物试剂超过350种、细胞类生物试剂超过340种,为客户提供着各类生物试剂一体化采购方案。核心产品覆盖qPCR系列、NGS系列、逆转录系列、核酸提取与纯化系列、PCR系列、分子克隆系列、体外转录系列等多个品类的生物试剂。
在产品线布局基础上,公司也在开展“产学研”合作。其中,科研机构占比较大。据招股书,截至2021年底,翌圣生物合作客户总数超过7300家,科研客户超过5100家,占比近70%。一般来说,科研客户分布更为广泛,单个客户的采购金额较小,但由于数量众多,汇聚之后在生物试剂科研市场仍然占据优势地位,具备显著的“长尾效应”。
从上下游产业链看,翌圣生物也是华大基因300676)、之江生物、圣湘生物、万孚生物300482)、迪安诊断300244)、思路迪生物等知名高通量测序和体外诊断企业的上游生物试剂供应商;同时,公司与恒瑞医药600276)、金斯瑞生物科技、斯微生物、齐鲁制药、复星凯特、君实生物等生物医药领域知名企业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方正证券认为,从销售端来看,生物试剂行业客户粘性较强,先行者品牌优势明显。用户对产品质量及稳定性具有较高要求,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的产品,且一旦选择,通常不会频繁更换,客户粘性较强,率先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品牌优势明显。此外,生物试剂行业的终端客户较为分散,需要依赖厂商广泛而有效的销售网络进行开拓与维护。
也是凭借技术优势下丰富的产品线,翌圣生物实现了较为可观的营收。从产品构成来看,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生物试剂的销售收入。报告期各期,公司实现的生物试剂产品收入分别为9,705.77万元、18,546.41万元和31,930.03 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36%、99.70%和99.32%。
然而,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55.43%、68.72%和75.75%,逐年上升,但仍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具有一定差距,行业毛利率平均值可达90%。对此,公司解释,为除销售自有品牌生物试剂外,公司还代理销售其他品牌生物试剂,报告期内公司销售的其他品牌生物试剂的毛利率不超过 18%,从而拉低了公司的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水平。
翌圣生物表示,尽管公司新冠相关收入占比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处于较低水平,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但公司也因此对新冠相关收入依赖较小,预计未来新冠疫情好转后,公司仍可保持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方正证券预计,生物科研试剂分子类产品2020年受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大幅增长,2021年后增速略有回落,但基于生命科学研究投入高涨,后续能保持20%以上增速;蛋白类产品2020-2021年受检测需求影响,抗体类产品加速增长,占比变大,2021年之后受新冠药物、疫苗研究影响,重组蛋白类产品增速较快,占比变大;而细胞类产品增速保持行业增速约20%,占比较为稳定。
在医药生物领域,生物试剂主要的两大下游市场是生物制药和体外诊断(IVD)市场。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IVD和生物制药市场规模分别为890亿元和3870亿元,2016年至2020年两大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94%和20.49%,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290亿人民币和5480亿人民币。在下游生物制药和IVD行业日渐增长的需求驱动下,对应研究和产业化相关的生物试剂产业随之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行业整体处于持续快速地发展的快车道上,空间广阔。
Frost&Sullivan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0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23%;预计到2025年,中国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规模将达到228亿元,2020年至2025年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01%。
在市场潜力巨大的同时,目前国内生物试剂科研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根据Frost & Sullivan统计数据,外资品牌赛默飞、丹纳赫、伯乐、凯杰等凭借多年积累的优势占据主导地位,而国产品牌主要包括诺唯赞、翌圣生物、义翘神州301047)、康为世纪和百普赛斯301080)等。
由于外资品牌先入为主,品牌影响力深远,目前垄断国内市场。方正证券分析,由于我国生物试剂起步较晚,产品质量相较于外资品牌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科研机构、各类高校在实验中,以及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和生产中,使用的生物试剂以进口为主,尤其中高端生物科研试剂,外资品牌优势更为明显。根据喀斯玛(中科院创建的第三方科研服务平台)的交易数据,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平台产生交易的96家中科院属机构中,生物试剂进易额占比高达 83%,进口依赖度较高。
在外资品牌以本土优先的原则下,叠加国际物流不顺畅,进口生物试剂普遍出现了价格提升、供货紧张等现象,卡脖子问题凸显,生物试剂的供应链本土化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方正证券觉得,国产生物试剂性价比优势更为凸显,供应链本土化,不仅为国内下游企业节约成本,还能保证下游企业生产运营的稳定和持续。
此外,国内生物试剂公司与海外公司相比,在产品品类丰度、产品质量稳定性、定制化需求经验上仍然存在提升空间。国联证券601456)以蛋白类试剂市场为例指出,海外的生物试剂公司通过与下游客户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一些固定的产品线。此外,通过长年累月的技术积累,不断开发新品种以及下游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在过去的20-30年时间里,海外的生物试剂公司扩充了丰富的产品线。例如Bio-Techne旗下的R&D System这类中型公司可提供6000多种研究级的蛋白质,其中能够GMP生产的就有超过50种,对比之下,国内同类公司缺乏长期积累,可提供的蛋白种类则较少,尤其是纯度较高的并得到验证的品类。
位处高景气赛道,翌圣生物能否凭借自身核心技术与外企竞争从而把握机会抢占市场占有率?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