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仅凭一项肥胖临床前结果biotech暴涨406%!

发布日期: 2025-03-25 12:55:38 来源:新闻中心

  根据Endpoints近日公布的年度榜单来看,GLP-1毫无疑问是今年最热门的生物制药类别之一,但与此相对的却是

  数据显示,在近100 轮1亿美元或以上的融资进程中,仅有三家肥胖症初创公司成功获取资金。且自2023 年罗氏对Carmot的31亿美元重大交易宣布之后,今年尚未有任何一家肥胖症初创biotech被收购。尽管围绕该领域的炒作持续升温,但收购方与风险投资机构显然都在质疑:MNC在这一领域究竟还存在多少拓展空间?

  众所周知,随着GLP-1药物在降低体重方面显示出卓越的效果,减肥药物的开发慢慢的变成了产业投入的热点之一。但以司美、替尔泊肽等为首的GLP-1R激动剂也并不是完美的存在,其具有的耐受性差、减重过程伴随肌肉流失,以及停药后体重反弹严重等问题,逐渐暴露了药物本身的局限性。

  在此背景下,如何开辟长效减肥的疗法成为了新一代减肥策略,RNAi疗法则为这一策略提供了解法。

  就在近日,一家专注于肿瘤学的临床前和临床阶段的RNAi药物开发的biotech,更是凭借一项针对肿瘤适应症RNAi疗法的临床前数据,盘中暴涨406%,该疗法的亮点究竟何在?

  12月19日,Bio-Path Holdings官网公布报告称,其针对肥胖症的BP1001 - A管线在临床前研究中,可以通过下调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的表达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并有助于降低2 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证实了BP1001 - A作为T2DM患者肥胖症及相关代谢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

  从机制上看,Grb2是一种关键的适配蛋白,参与包括调节胰岛素信号传导在内的多种细胞信号通路,下调Grb2能抑制PI3K/AKT/NF-kB通路的激活,这一通路在胰岛素信号传导中起着核心作用,其激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细胞对胰岛素的响应,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除此之外,Grb2在肿瘤疾病中也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今年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篇文章中[1],研究者通过构建动物模型验证了Grb2能够抑制免疫细胞浸润和抗肿瘤杀伤效果,提示靶向干预GRB2表达可以调控抗肿瘤免疫应答,同样也证实了针对Grb2 的抑制在治疗实体瘤中极具潜力。

  而Bio-Path同样基于该靶点在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等实体瘤领域均进行布局。

  从竞争格局来看,包含BP1001 - A在内,目前仅能查到8款围绕Grb2靶点的药物研发信息,而其中的7条均为终止或无进展状态。

  但Bio-Path不仅在该靶点上布局了7项适应症,且均推进至临床阶段,进展最慢的肥胖适应症也即将在2025年开展人体试验。

  能够看出,促使Bio-Path暴涨的原因除了BP1001 - A具有FIC潜力的靶点,在清一色的以GLP-1R为靶点的研发格局中带来了差异化之外,RNAi疗法也是最大的亮点之一。

  今年小核酸药物已迎来了重要的两个拐点。其一是诺华2024 H1报告数据显示siRNA长效降脂针Leqvio销售额同比增速137%,验证了小核酸药物的商业化逻辑。Leqvio作为全球首个也是唯一已上市的降血脂的siRNA药物,直接挑战安进的全球首个PCSK9抑制剂Repatha。

  要知道小核酸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长效,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其在患者基数最大、终身复购的慢病领域具备碾压性的优势,Leqvio则验证了这一优势。Repatha的给药频率为每两周或每个月一次,而Leqvio仅需半年一次。如此巨大的依从性优势促使Leqvio从2024年初至今需求量一直上升,也同样印证了好药不愁卖的理论。

  另一个拐点则是在小核酸三巨头(IONIS、ALNYLAM与SAREPTA)利用偶联物、脂质纳米颗粒和生物材料等技术的带领之下,解决了双链siRNA分子大,带电荷高,易生物降解等局限性,打开了小核酸难成药性问题。

  尤其是alnylam,在建立起小核酸的递送技术平台之后,研发成功率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已有5款产品获批,其发布的财报显示Q2盈利1.38亿美元,基于此,公司上调全年业绩预期,产品收入预计15.75-16.50亿美元,合作收入5.75-6.50亿美元,研发和管理费用合计17.75-18.75亿美元。能够正常的看到,产品收入几乎能覆盖研发及管理费用。

  反观国内,小核酸产业同样在今年年初打破沉寂。瑞博生物、舶望制药在一周内先后与勃林格殷格翰、诺华达成siRNA药物重磅交易,标志着本土小核酸Biotech正式出道,成为继ADC、双抗之后,又一得到海外认可的药物细致划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