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3D细胞培养系统助力新药开发 革新药物测试流程

发布日期: 2025-03-26 16:47:53 来源:新闻中心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维也纳医科大学和维也纳工业大学联合DOC医疗公司,开发了一种3D细胞培养生物分析检测系统,用于测试诊断治疗癌症的放射性候选药物。该系统实现了自动化、快速和高精度的分析,无需进行动物试验。这种新方法在《核医学杂志》上进行了详细介绍。

  新药和诊断方法需要安全且理想情况下能快速获得,但临床前测试阶段通常会减慢进展速度。放射性示踪剂可以显示体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适用于癌症诊断。然而,这类测试通常基于动物实验,不仅在伦理上有争议,而且结果往往无法直接应用于人体。

  研究团队开发的新系统使用丝基质上的人体细胞,在真实条件下测试活性成分,更快、更精确且无需动物测试。该方法将色谱原理与动态3D细胞培养相结合,核心是由生物相容性丝素蛋白海绵制成的固定相充当人工支架,将人体细胞固定在三维结构中。一个特殊的泵系统持续为细胞提供营养,模拟人体组织中的真实条件,同时使用成像技术实时观察放射性药物应用。这使得平行评估放射性示踪剂结合及细胞生化过程成为可能。

  新系统能精确评估待测放射性标志物的结合特性、其靶标准确性和可能的副作用。丝素蛋白具有辐射稳定性和在细胞培养中的成熟应用优势。在海绵之间引入筛板可减少细胞迁移并提高结果的可重复性,从而精确控制辐射剂量的分布和细胞营养供应等重要因素。

  这项新技术符合3R原则(减少、优化、替换),有望显著减少动物试验,加速放射性药物的开发,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的辐射暴露。这项开创性的技术或将成为临床前放射药学的新标准,推动更可持续和高效的药物开发。

  研究人员开发的这种生物分子检测系统,用丝基质上的人体细胞在真实条件下来测试,不需要动物实验,甚至结果比动物实验更加可靠。新的技术不但可以拯救数以万计的实验动物,还可加速一直以来被一致认为失败率高、流程漫长的新药研发进程,推动放射性药物市场的迭代升级。

  11月28日上午,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并公布新版药品目录。结果显示,本次调整共新增91种药品,调出了43种临床已被替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本次调整后,目录内药品总数将增至3159种,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

  在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上,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提到“高蛋白玉米”,引起了广泛关注。有经验的人指出,去年我国玉米总产量达到2.9亿吨,如果玉米籽粒中的蛋白含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等于新增了290万吨蛋白质

  随着7月5日国务院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我国创新药步入高水平发展的快车道。上海、浙江、天津、山西、黑龙江等省市纷纷出台或正在制定有关政策,以支持创新药的发展

  韩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款没有轮子的“飞行购物车”,可以在凹凸不平的道路、坡路和楼梯等不平坦地形上轻松运输物品

  德国计划于23日举行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预计约6000万选民将参与投票。调查显示,约30%的选民仍不确定应该支持哪个政党

  2024年11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数据显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一项名为“油气藏隔夹层的识别方法、识别系统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专利。该专利公开号为CN 118911670 A,申请日期为2023年5月